石拐是蒙古语“喜桂图”的音译,其意为“有森林的地方”,是包头市的主要煤炭、陶瓷原料基地和重要的旅游景区。石拐区位于包头东北38公里处,铁路、公路畅通便捷,交通发达。全区面积761平方公里,辖一苏木、一镇、六个街道办事处、人口约6.66万,城镇户籍人口4.16万,常住人口3.25万(其中农牧民0.7万)。由汉、蒙、回、藏、维、朝鲜、满、达斡尔、羌、锡伯等10个民族组成。
1、石拐区煤炭采掘业一直是石拐地区的主要产业,煤炭税收占全区财政收入的85%以上。从清乾隆至今,开采时间达300年,从1958年包头矿务局成立至今,共产原煤1.2亿吨,为国家上缴税收4亿元。随着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调整,关井压产政策的实施,地区煤炭资源的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近两年,石拐区大力发展工业开发区,建成2个工业园区,两年时间引进和建成50多家企业,形成了以硅系合金、工业硅和粗铜生产新的产业群,年可生产硅系合金100万吨,铜10万吨,形成了世界级工业硅生产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铜生产基地和以五当召为主的著名旅游胜地.
地理位置
石拐区位于内蒙古
阴山山脉大青山腹地,地处东经110°14′~110°28′,北纬40°37′~40°45′,东与武川县相邻,南与土右旗隔山而居,西与九原区相连,北与
固阳县相接。
地形地貌
石拐区位于阴山山脉大青山腹地,属山丘地带,四面环山,中部为沟壑相间的黄土山丘。境内最高山峰海拔1 856米,最低点1 150米。地势北缓南陡,地域狭长。
自然资源
本辖区内的矿产资源有:煤炭探明储量7.2亿吨,工业可采储量3.4亿吨,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低磷、高热的汽、肥、焦、瘦等不同类型的优质工业煤。除此以外,还有石灰石、硬质粘土、白云岩、油页岩、石英、石棉、云母、冰洲石、铌、钽等。动、植物有:狐狸、青羊、野兔、石鸡、松鼠、腹蛇、山鹰、鹞子、针松侧柏、柞、桑、山杏、山黄芪、甘草、柴胡、秦艽、百合、地黄、远志、黄芩、狼毒、麻黄和各种灌木等。
气候
石拐区属温带大陆干燥气候。气候特征冬长而寒,夏短而热,降水集中,小气候为迎风多雨区,全年降水量375.7毫米,为包头市多雨区。四季温差明显,昼夜沮差大,干旱少雨。春末夏初,受风沙影响。夏短炎热,受东南季风影响。秋季凉爽,雨后浓雾。冬长寒冷,受西北季风影响。日照长,无霜期短。气温:年平均气温5.2℃。7月气温较高,平均27.8℃,1月气温较低,平均-13.5℃。极端最高温36.8℃(1989年7月25日),极端最低温-33.O℃。 生长期:全年日照3077小时。年平均生长期206天。年平均无霜期270天。年日均气温O℃以上的时间为249天。 降水量;年干均降雨375.7毫米,8月降雨为394毫米。全年降雨日61~70天。暴雨持续时间,年均15小时,最长54小时,最短2小时,极端暴雨日最大量24.2毫米11.0分钟(1971年7月23日)。年平均降雪38.3厘米,极端降雪年最大量94厘米,极端降雪年最小量13厘米,全年降雪日7~19天。
水文
石拐区境内河流属季节性河流,大多数为干涸河沟,平时无水,大雨后山洪暴发。主要河沟有:石拐西沟,雨季最大洪流量约900立方米/秒;五当召沟,区境内大发窑以上为干沟,以下有细流,雨季最大洪流量约1 200立方米/秒,后五当沟,郊区西圪堵以上为干沟,以下有细流,雨季最大洪流量约500立方米/秒;李家沟,雨季最大洪流量约800立方米/秒。全区各河(沟)的洪水都汇入五当沟而南流出沙尔沁,注入黄河。年均洪流量800立方米/秒,最大1 200立方米/秒,最小500立方米/秒。极端最大洪流量2 000立方米/秒(195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