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经济之窗>生态建设>正文
关于我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摘编
───
发布时间:2015-07-20 11:08    作者:包头石拐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我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摘编

 

   “建设生态文明”  是实现现代化的新理念、新要求和新的历史使命。西部城市,尤其是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重化工业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把城市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大都市,人民能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客观要求。

 

本期就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情况作简要介绍,为领导决策提供参阅。

    【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积极成果。从狭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应。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现为人们的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制度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从广义说,生态文明是一种文明类型。从人类文明形态演技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大体上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现在正处于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的过渡时期。文明基本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核心产业而加以区分。工业文明是以工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则是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形态,是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文明类型,它是人类社会在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并且努力建设的一种文明形态,它不仅意味着要改造传统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而且涉及到制度、观念等要素的全面变革。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现代化的新理念、新要求和新的历史使命。西部城市,尤其是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重化工业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把城市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大都市,人民能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客观要求。

    【我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必要性】

    包头市也是一个能源消耗较大的城市。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生态建设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是受到地域环境和城市产业属性的影响,生态城市建设仍面临较大的挑战。

    一是大环境原生态属于极度脆弱地区。包头属于中国西北高原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风暴少雨水,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源短缺、植被破坏、草原退化、灾害严重,生态承载力低下,恢复能力弱化,发展趋向恶性循环。因历史原因,极度脆弱的包头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较快改善。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大气候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成了包头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经济仍处于资源过度依赖的重化工业阶段。包头是一座“高碳”城市,处于资源过度依赖的重化工业阶段。钢铁、铝业、电力、化工、机械、稀土、煤炭是工业经济的主体产业,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户。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不可再生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又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资源消耗,生态压力巨大。新世纪以来,虽说包头经济已经寻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要完成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还要走很长一段道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只有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系统整体,这样才能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使人们生产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否则经济发展就不是可持续的。

    三是包头社会发展仍处于转型期。改革开放以来,包头市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两连冠。但总的来看,社会事业发展的矛盾依然较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县域经济相对落后、生产力发展缓慢,仍是包头地区的主要矛盾。生态环境仍处于恶性循环的怪圈内;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不相协调,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现代化的城市与落后的农牧区不相对称,长期性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这就要求重化工业城市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着力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制约我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问题】

    水资源紧缺。包头地处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条件决定了水资源匮乏。包头水资源主要为地表水资源、黄河水资源及地下水资源。黄河为流经包头市的过境河,属客水资源,黄河取水指标国家严格控制。包头地表水资源为季节性河流,除雨季外大多干涸,利用程度极低。地下水资源由于长期超量开采,采补失衡,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单井出水量锐减,已形成大范围的地下水区域降落漏斗,今后只能限量开采。目前,包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22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7%。特别是城市规划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100立方米,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包头在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尽管包头市水土保持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但较差的客观条件决定了治理工作具有周期长、见效慢、任务重的特点。

    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较大。包头市区北靠阴山,南临黄河,东有包头铝业集团,西有包钢集团,致使中心城区的建设空间有限,虽然包头新都市区已完成规划,但要形成规模,仍然需要一个较长的建设过程。目前,包头市中心城区生态空间狭小,人口较为密集,生活污染治理严峻,局部地区生态压力较大;市区北部荒山治理难度较大,自然植被虽有所恢复,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仍然较差。

    节能降耗仍面临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包头市节能降耗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全市单位GDP能耗偏高、重化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经济比重低、经济增速放缓、城市规模扩大等问题使我市节能降耗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第二产业中的有色、钢铁、电力、稀土等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费比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高能耗企业多,能耗高、产出水平较低是包头工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近年来,包头市通过工业内部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应用,工业单耗水平已大幅下降,进一步大幅降耗的压力趋大。

    循环经济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企业和消费者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循环经济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再生化需要付出成本,需要技术创新支撑,必须与直接利用初始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在成本上取得平衡才能生存和发展。目前,包头市环境资源管理调控主要依靠强制的行政和法律手段,而缺少具有激励效果的经济手段。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所依据的经济手段,仍然只是传统的征收排污费和产品税,对所有的企业都适用,对循环经济企业起不到税收激励作用,更没有形成鼓励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的经济激励机制。国家、自治区各级政府,虽然鼓励进行循环经济试点,但相应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备,降低了企业、特别是效益欠佳企业的积极性。因此,各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不高,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

    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有待提高。随着城乡收入的快速增长,市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也产生了重大的生态与环境效应。目前,包头市民在餐饮、家庭用电、家庭用水等方面尚未树立起低碳理念,浪费严重;大量使用一次性产品以及消费品更新速度过于频繁,也加重了环境负担。此外,滞交或不交城市垃圾处理费等现象也较为突出。总之,市民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推进我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循环低碳的生态产业体系。改造提升第二产业。集中政府资源、政策资源和产业资源壮大包头优势支柱行业,形成拉动作用,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形成科技含量高、专业化配套强、紧密协作的产业群,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工业,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带动工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建设高效益、低损耗、低污染的绿色工业。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在有望实现技术突破的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发展包头的先进制造业。与生态城市建设相适应,科学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金融、信息、通讯、会展、物流及服务贸易等产业,增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包头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提高经济发展的非物质化水平。同时,在提升制造业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与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链,巩固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以开发生产绿色农产品及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为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建立高标准的示范和生产基地。加快生态观光农业的建设,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产业。

    2、坚持生态优先,构建安全健康的生态环境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高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强化湿地保护意识和监管机制,实施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包头城市森林“三圈一带”建设,建设城区森林生态圈、近郊森林生态圈、远郊森林生态圈,以绿色通道工程为纽带,将三个生态圈连接贯通。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工业污染源控制,严格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推进水污染防治,提高污水处理率,完善市政污水管网建设,加强景观河道综合整治,促进生态恢复。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控制工艺废气排放,防治有毒有害废气污染。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实施安静工程,加强环境噪声治理,严格控制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提高噪声达标区覆盖率,推动安静居住小区建设。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资源利用,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健全城市垃圾分类和回收网络体系,强化垃圾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力度,继续完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3、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宜居友好的人居环境体系。优化城市人居建设布局。合理规划居住用地,居住片区规划配置大型超市、社区文化中心、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道路、绿地、林地景观带,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维持原有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空间格局,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绿色公交网络,发展节能环保型公交车,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健全商业服务网络,创造城乡便利、信步可达的购物环境;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和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健全城市公用设施,全面提高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能力;健全城市应急系统,提高疾病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城镇居民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抗御各种风险能力,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实现社会保障服务对象社会化、资金来源社会化、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化、服务设施社会化以及服务队伍社会化,调节均衡各种社会关系。要广开就业渠道,大力开拓社区公益性便民利民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建立社会救助机制,对低收入的居民进行帮助和保障。

    4、坚持先进方向,构建和谐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丰富城市生态文化,保护与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加大民间民俗文化保护力度,特别是保护、弘扬、扶植具有生态道德特色的民间文化;加强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的保护。大力弘扬旅游文化,重视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完善文化展示等活动设施。培育产业生态文化,引导企业的活动方式和产品功能向产品绿色化、服务人性化和环境友好化转变。倡导管理生态文化,建立以绿色GDP为主的经济核算体系和以生态城市建设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制度,以及生态优先的政府科学决策的长效机制。推动社区生态文化,引导居民树立绿色生活方式,建立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培育一批绿色家庭。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培育全社会树立生态价值观,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经济和谐共生为目标,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崇尚节约、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形成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思想观念,构建和谐、生态、文明、先进的价值体系。倡导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鼓励绿色消费、出行等行为,提高企业和市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开展保护环境的公益事业,形成全社会保护环境的氛围。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坚持改革创新,构建公平高效的运营保障体系。建立强有力的生态城市建设协调机制。通过多渠道加大对环保的投资,加强对城市医疗、卫生、供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由市政府直接领导的协调机制,加强机构之间的横向联系,强化政府机构在政策导向、规划执行等方面的作用。包头生态城市建设要建立统一、高效、有序、协调的体制和综合管理机制,更好地为包头生态城市建设服务。建立多元化的生态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首先,政府要投入资金,建设生态城市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政府进行适当的资金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应尽快制定有利于筹集建设生态城市资金的各项措施,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不同形式参与生态城市建设。最后,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允许取得合理回报和依法转让,切实保障投资建设者的合法权益,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制度,严禁破坏国土资源的一切行为。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法制化管理。要把生态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通过政府做出长远规划,以指导全市生态城市建设。除了通过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条例之外,城市建设的法制化管理涉及城建、环保、土地等许多部门和单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把生态城市建设列入重要议事同程,进一步健全有关制度和措施,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把生态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本期内容摘自《包头市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参考》第十六期)  

 

〖文章来源:包头石拐〗〖责任编辑:包头石拐〗〖打印〗〖关闭
Copyright(c)2012 www.shigu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蒙ICP备14003038号-1 蒙公网安备 15020502000102号
主办:石拐区人民政府 中共石拐区委员会 承办:石拐区人民政府  电话:0472-8728115  传真:0472-8728116 技术支持:呼和浩特市汇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