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拐是蒙古语“喜桂图”的音译,其意为“有森林的地方”,是包头市的主要煤炭、陶瓷原料基地和重要的旅游景区。石拐区位于阴山山脉大青山西段,地处呼包鄂金三角中心地带,区域面积761平方公里,紧邻110国道、210国道和京藏高速公路,43公里的铁路专线与包头车站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石拐新区做为石拐区规划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北长约5.5公里,东西宽约4.1公里,规划面积14.6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0.74平方公里。
石拐区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6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即开始有人类活动。悠久的历史,多民族的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全国三大藏传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当召,战国时期倡导“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修筑的赵长城遗址,敖包山原始森林、马鞍山、老爷庙山等。清朝乾隆年间,石拐东部属五当召的缮召地,西部属乌拉特西公旗牧地,南部属萨拉旗厅。1949年后,为乌兰察布盟石拐沟矿区,1956年属包头市,设石拐矿区。1999年8月10日,民政部批准(民发[1999]22号)将石拐矿区更名为石拐区。
石拐区是一个缘煤而建、依煤而兴的老工业矿区,上世纪50年代,作为与包钢配套建设的“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大青山煤田的开发,石拐区成为包头市能源基地。石拐区自然资源丰富,有煤炭、硅石、高岭土、石灰石、白云岩等多种矿产。有蒙、汉、回、满等10个民族,总人口6.26万人。
2011年,石拐区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试点地区,石拐区将全面实施“转型发展、富民强区”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自治区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先行先试城区,包头市的生态宜居城区、旅游休闲城区和民生幸福城区。